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概况 > 正文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9-03 】

本学科始于1978年自动化本科专业,1993年获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已独立招生博士98人),2018年入选首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科瞄准智能交通、新能源与储能等国家急需产业需求,以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政产学研协同”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培养了全国劳模86级周建宇、航天副总设计师96级蔡彪、IEEE杰出青年电力电子工程师奖中国首位获奖者01级李子欣、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13级唐少虎(博)等一批行业杰出人才。近五年,8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14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研究生,研究生获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国家级奖65项、省部级奖136项;“‘高精尖产业、高精尖学科、高精尖人才’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等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评国家级、北京市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各1个、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1项。

学科现有72名专任教师(博导28人)91%毕业于清华、北航、中科院、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国内双一流院校及海外院校。近五年培育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百千万、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3人,7人入选“高被引学者”、“2%科学家”。建有“智能交通研究”、“工业互联网与智能云控制”、“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7个北京市教学和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9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科围绕“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融合的超大城市系统智能感知、优化运行、韧性控制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在异构交通系统优化控制、轨道机车牵引控制、质谱色谱环保检测、近景成像雷达等领域取得突破,提升了城市系统运行效率及安全韧性水平。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共建国家能源用户侧储能创新研发中心1个。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及青年项目43项,到账总经费2.06亿,年师均57.34万;在Automatica、IEEE汇刊等期刊发表SCI一区论文112篇,ESI热点/高被引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298项,出版著作及教材39部;获“三相交流电机高品质复合控制理论及方法”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30项。[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