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第一个本科专业(1978),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特点,以系统思维和自动化、智能化系统设计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立足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软硬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理论与技术,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理念,践行“系统化知识构建、场景化实践贯通、全流程能力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底蕴深厚、适应行业广泛、人才需求旺盛,就业优势明显,40多年来在有色冶金、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2008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18年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年专业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师资力量

自动化专业教师39人,82%有博士学位,61%为高级职称;国家级人才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高校大学生优秀竞赛指导教师1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4名。

二、专业特色

跨学科跨行业培养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40年来在有色冶金、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专业立足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软硬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技术,贯彻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理念。

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多个省部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2个“新工科”特色实验室,形成了贯通培养过程的校内外多层次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三、专业方向

智能机器人方向:面向工业、航天、医疗、服务等行业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培养学生智能机器人的感知、识别、控制等系统设计和相关软硬件装置的开发能力。

智能工业控制方向:面向现代工业、智能制造、物联网等行业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在信息采集、系统集成、系统设计和控制管理方面的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智能无人机方向:面向工业、农业、交通等低空经济的应用需求,培养学生在无人机的智能感知、嵌入式系统开发、飞控与群控系统设计等开发和应用能力。

四、学生培养

专业基于自身特点,将“面向就业的专业技能”和“终身受用的系统思维”两个核心培养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每年有8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1/3学生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学科和专业竞赛奖项。在智能机器人方向,本科生组成的战队2019~2024年连续五年参加全国大学生Robomaster/Robocon、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25项、省部级奖项60项;在智能工业控制方向,学生们连续5年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屡创佳绩,参赛人数、参与项目、所获奖项逐年递增,2019~2024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80项。

五、就业&留学

本专业就业口径宽、适应性广泛、人才需求旺盛,就业优势明显。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智能机器人、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94%,央企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比例超过50%。用人单位包括国家电网、中铁集团、中国联通、首钢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北京地铁集团、北京燃气集团、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核电、大唐国际等国内知名企业,每年三分之一的学生考研、出国深造。本专业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等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并提供多种短期出国访学的机会。2023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TOP100中我校位列第74名;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8.99%。